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温州出口商品遭境外通报12例 安全卫生缺陷是主因

核心提示: 记者昨从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至8月,温州出口商品遭遇境外通报12例,主要涉及食品、儿童用品、机电和轻纺类,通报量与去年同比

记者昨从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至8月,温州出口商品遭遇境外通报12例,主要涉及食品、儿童用品、机电和轻纺类,通报量与去年同比下降20%。据了解,产品安全卫生方面的缺陷是“温州制造”被通报的主要原因。检验检疫部门表示,同比下降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市出口企业的自律意识和应对境外技术贸易措施的能力都有所加强。

  境外通报是指境外官方机构对进口产品质量的一种管制措施,即通过口岸查验、市场抽查等方式,对不符合相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进口产品采取撤市、销毁及退运等措施,同时向出口国官方通报。今年4月印发的《2015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将“出口商品遭境外通报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入主要目标。

  检验检疫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前八月这12起境外通报涉及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个明显特点是食品类通报大幅上升,缘于我市一家出口水产企业的2批货物,因为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计划不符合进口国要求,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按货号连续通报4次,导致食品类通报数同比上升。

  从被通报原因看,主要是出口商品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缺陷。具体包括出口皮鞋“六价铬”超标、出口帽子“禁用偶氮染料”超标、出口电热水瓶易产生“烧伤,电击”风险、出口奶瓶消毒机易产生“电气安全”风险等。还有一类为反欺诈方面不合格,如我市一家食品出口企业因出口冻黄花鱼“人为注水”而被通报。

  根据检验检疫部门对近年我市出口商品遭遇境外通报案例的调查,导致通报的原因包括商品设计存在安全缺陷、货物转口导致不符技术要求、境外机构应用法律法规不适当、境内外检测报告存在差异等。“一旦被通报,不仅涉事商品会因禁售、销毁等遭受损失,还会影响企业后续的出口。”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表示。为此,他建议我市企业要加强源头管理,完善产品溯源制度;并研究利用通报信息,熟悉进口国的程序规范及技术要求,规避通关风险;同时加强与进口国官方的沟通与交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顺利通关。

资讯标签: 温州 主因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