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马德里Chamartin区SantaHortensia大街一家中餐馆内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事件中,该餐馆的厨师长身中多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据介绍,凶手是餐馆的一名厨房工,两人在案发前曾有过激烈争吵。在争吵中,凶手因情绪激动,拿起厨房的尖刀多次捅向受害人,其中有数刀刺中受害人胸部,致使其死亡。
只因工作中的一点矛盾和纠纷,就失去理智,并持刀行凶,这是属于典型的“激愤杀人”行为。
案件发生后,有的侨胞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仅感叹:“工作中,吵个架,能有多大仇啊,怎么能至于持刀行凶,向被害人捅了二十多刀,将其杀害?!”
一直以来,在旅西华人中,像“7.10凶案”这样,因一时冲动,而丧失理智,将对方残忍杀害的案件,并不十分鲜见。就在马德里的这起凶案发生的第二天,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法院宣判了另一起两年前曾震惊华人的激愤杀人案。一位只因付款纠纷而杀人的华人男子,被判处了14年的重刑。
面对这些华人凶手突起的杀人恶念,以及残忍无比的犯罪手段,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旅西华人中会频发“激愤杀人”案件呢?
冲动杀人
对于马德里“7.10凶案”的案发原因,目前仍没有定论。现在,警方正在全力缉拿杀人后逃跑的凶手。在行凶者尚未落网之前,根据一些知情人所介绍的情况,人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凶手冲动杀人的行为。
根据西班牙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凶手是一名到事发餐馆刚刚上班不久的厨工。也有消息说,此人案发当日是第一天到餐馆去试工。所以与死者大厨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对于案发时的具体情况,一位丈夫在事发餐馆当跑堂头的西班牙女子对前去采访的当地媒体记者说:“这起杀人案件源自一场突起的争吵,两个人吵了三分钟左右,凶手就失去理智,持刀杀人。一切就是这样简单。”
对于凶手到底到案发餐馆上班了多长时间,媒体上后来也出现了另一种说法。说是被害的华人大厨的女友此后联系媒体说,凶手是一名没有居留的福建人,在餐馆里已经上班了四个月。在这期间与死者的关系并不和睦,双方也曾有过争吵。但仅仅因为工作中的矛盾,就将对手置于死地,这也太过残忍和草菅人命。
从现有的情况来说,无论哪种案发原因,都可以看出,凶手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可谓是典型的“激愤杀人”。据了解,激愤杀人又叫“激情杀人”,其杀人行为具有突发性,没有经过什么预谋和准备,而是临时起意,一时冲动而实施了杀人行为。
就在马德里“7.10凶案”发生后的第二天,巴塞罗那地方法院宣判了另一起手段非常残忍的杀人案。这起案件发生在两年前。仅仅因言语不和,就将对方杀死的这个华人被判处14年的徒刑。同时,还要向死者的丈夫和两个儿子支付34万欧元的赔偿金。
2013年7月11日下午,巴塞罗那近郊Sabadell地区发生骇人华人凶杀案。一名女侨胞在与接手自己酒吧的同胞协商垃圾处置费的缴纳问题时,因双方发生矛盾,在争吵中被对方用尖刀刺死。
根据媒体当时的报道介绍,女侨胞在转让酒吧后,收到垃圾处置费的缴费单据,于是便前往事发酒吧,要求新接手的华人支付。但是在到底应该由谁支付的问题上,两人意见相左,并发生争吵。凶手在暴怒中,操起切火腿的尖刀,刺向身材瘦小、手无寸铁的女侨胞。被害人被刺伤后,从酒吧里跑了出来。不想凶手仍不罢手,不仅提刀追出,而且面对已经倒地的伤者,继续揪住其头发,凶残地又连捅了三、四刀,并且刀刀都深可没柄……
对于凶手残忍的行为,许多同胞都不解,仅仅因为二十几块钱的垃圾处置费,就杀红眼般地做出恐怖骇人的行为来,这还能叫人吗?
一直以来,旅西华人中这样冲动性的行凶杀人案还有许多。如几年前,在马德里市中心的Mayor广场,两帮中国人只因为晚间抢一个可以临时摆摊按摩的地盘,就相互争吵,继而斗殴,并持刀杀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冲动是魔鬼”。从旅西华人中这一桩桩突发的血案来看,难抑的冲动,的确是将那些杀人凶手们变成了残忍,嗜血的魔鬼。
爱冲动的华人
一般来说,冲动的时间通常都是很短的,有时甚至只有区区几秒钟,但其造成的后果却常常能让人们后悔一辈子。除了马德里“7.10凶案”这样严重的案件以外,旅西华人中因冲动而引起的斗殴等事件,也会常常发生。例如,因一笔错账,竞争对手的一次降价等等,一些人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放火烧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冲动是基于某种外部刺激,而使行为人的负面感情变得极度强烈,很难进行理性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冲动的状态下,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是非常脆弱的,非常容易失去理智,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来。由此可见,在过于冲动的背后,是一种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的心理和精神危机。
旅西华人在异国他乡谋生求发展,远离国内的亲人和熟悉的环境,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容易形成负面情绪。如果这种情况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有可能诱发心理危机。
据了解,在前几年发生的一起华人凶杀案中,法官和法院为凶手指定的辩护律师,就曾经怀疑只因一些琐事,就“无缘无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凶手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当时的律师就表示,年青的华人凶手缺乏明确的犯罪倾向和动机,所以他极端行为很可能与其心理健康状态有直接的联系。
实际上,一些华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后,通常会选择隐忍和沉默,而当这种挫折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的心理防线在遇到一定刺激后,就会瞬间崩塌,于是便产生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犯罪行为。
在此次马德里“7.10凶案”中,也有媒体介绍说,凶手来西时间不是很长,没有合法的打工居留,基本过着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到案发餐馆打工做帮厨以后,与脾气不好的大厨也曾发生过争吵,甚至受到过对方的持刀威胁。这样工作了四个月之后,在又一次的争吵中,这个一直躲躲藏藏的“黑工”,终于做出惊人之举。
对于因激愤杀人而“一举成名”的一些小人物,曾有犯罪心理学者说,对于那些像开玩笑一样随随便便就把人家杀死的凶手们,他们平时也是生活在一个冷漠而又暴虐的环境之中。这些人深深地知道,在国外这样特殊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暴力,谁也不会对他的生命和尊严负责。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就用“出手”的勇敢和血腥的复仇,来掩盖他们内心的万般恐惧和一种虚幻的尊严。于是带着狂躁情绪,一遇问题就会随时爆发。甚至琐细小事也会使其大动杀机。现在,在旅西华人中,这样的人确确实实是大有人在的。
冲动背后的心理危机
在以前的华人“激愤杀人”案中,当一些认识凶手的侨胞了解了相关案情以后,都不敢相信,为什么平时在周围人们眼中沉默寡言的“老实人”,会突然间做出如此骇人之举?对此,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一些旅西华人的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
中国人对于心理和精神问题,都带有一定的回避和抵触情绪。如果大家生活在国内,还可以把家人朋友作为倾诉、排解的对象,但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面对周围冷漠,甚至是并不友善的人群,自己的压力和苦楚便“不足为外人道”。在这种情况下,问题逐渐积累,曝出惊人之举就只差一根“压倒骆驼的稻草”了。
旅西华人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多重压力,应该努力学会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困扰,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吞噬。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心态,遇到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要以一种超然淡定的心情去面对,“退三分,海阔天空”。
对于华人的心理危机,另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互关系的冷漠和紧张。实际上,马德里“7.10凶案”就是由于两名华人间不断的紧张关系所导致的。对于海外华人间的排斥和防备,许多旅西华人是有亲身体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一些人面对同胞时异常的心理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为此,善待同胞也是避免华人凶案的又一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