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是否做好了“迎考”的准备?日前,记者跟随“四边三化”考核组工作人员,来到塘下各个地方检查环境卫生情况。
河道整治完成,但仍有漂浮物
治理垃圾河、“黑臭河”和截污纳管是此次《温州市重点乡镇(街道)环境问题挂牌整治考核》中治水方面的两项重要内容,目前塘下镇的19条垃圾河、33条“黑臭河”已整治完成,截污纳管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记者跟随考核人员来到霞林村的寒坑浃和截污纳管工程施工现场查看情况。
霞林村是远近闻名的汽摩配标准件生产基地,村内有大小企业、作坊350多家,由于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寒坑浃一度成为一条“黄河”。2013年,霞林村村“两委”筹资200万元开始整治河道,清理了包括寒坑浃在内的多条河道内的垃圾、淤泥,2014年3月对该河实施驳坎。
在现场,记者看到,寒坑浃驳坎已完成,两岸还种上了树木,和整治前相比模样大变。
走近一看,也许是久未下雨的缘故,河水有些浑浊,河面上仍漂浮着一些垃圾,尤其是桥墩附近,有一片黑色的漂浮物。
“垃圾河和‘黑臭河’已整治完成,河道维护是我们现在考核的一个重点,河面有垃圾、漂浮物等都要扣分。”考核人员说。
在塘下大道双桥村段,道路一侧用蓝色铁皮围了起来,铁皮内堆放着几根大型的管道,有两处地面被挖开,工人们正在安装管道,这是截污纳管工程施工现场。
据了解,目前“四宅一西”、新华地区、轮船河等地的截污纳管工程已完成,石霞社区、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园等地的截污纳管工程正有序施工中。
[点评]
胡钱宾(塘下镇“四边三化”办公室副主任):我们考核组是从2013年4月成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初在考核河道时,根本不知道从何着手,因为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这两年,塘下镇政府大力治水,我们看着河流一点点变好。现在扣分可比以前难多了,我们要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放过每一个死角。
潘胜康(沙河村老人协会会长):这几年,塘下河流的变化还是挺大的。比如我们沙河河,以前河里都是垃圾,岸边都是废塑料洗涤加工点,现在这些加工点被拆掉了,变成了公园。村容村貌漂亮了,河流边干净了,村民都不忍心再往河里扔垃圾了。
污水源头已杜绝,但建筑垃圾未清理
治水就是治污,为了打击河道两岸的污染源,2014年,塘下镇开展了3次“雷霆行动”,取缔污染严重的加工场、小作坊。
记者跟随考核人员来到位于场桥和海安交界处的龙河,这条河流曾因对违章建筑实施团块自拆,成为塘下治河的榜样。龙河两岸曾聚集着30多家电镀、水暖、汽配等企业,10多年来,沿岸一些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不断向河边搭建违章厂房和办公用房,污水直接排到河里,致使河水受到严重污染,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去年6月份,塘下镇对龙河两岸的违章建筑实施团块自拆,在拆违过程中,还取缔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作坊和加工场,在源头上杜绝了污水的排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龙河两岸已修建起了大约2米宽的道路,河面没有发生“黑臭”现象,也没有垃圾。
不过,有一些拆违后残留的建筑垃圾还堆放在河边,考核人员说,将及时反馈到其所在办事处,尽快处理。
在龙河边上,还树立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写着龙河的长度等基本情况,还记载着管理龙河的“河长”信息。
据了解,塘下镇目前实施三级“河长”制度,将河流治理落实到人,提高了治理效率。
[点评]
胡钱宾:污水源头的治理成效反映在河流中,如果污染源头已被治理好,河流不会出现“回潮”现象,反之,河流的治理效果将难以巩固。
路面干净整洁
但路边小摊影响市容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窗口,道路卫生情况的好坏,能反映城市的环境卫生。记者跟随考核人员来到罗山大道,观察道路的卫生情况。
考核人员介绍,罗山大道作为塘下镇主要道路之一,是每次考核的必查点。之前,由于罗山大道破损严重,路面坑坑洼洼,不但车辆难行,而且路面保洁困难,导致尘土飞扬,道路两旁随意堆放垃圾。去年,塘下镇对罗山大道实施道路维修,之前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行驶在罗山大道上,道路宽敞、干净,车辆行驶有序,道路两边种植上了树木,随意堆放垃圾的现象已看不到,一辆垃圾清扫车正在清扫路面,不时能看到推着垃圾车的环卫工人。
不过,在上叶村段,考核人员看到一家回收站将回收的垃圾堆放在门口,影响了道路的整体形象;此外,还有一个售卖车载CD的小摊摆放在路边,影响了车辆行驶。
“这两处都是扣分的点,我们会及时将问题反馈到其所在的办事处,督促他们整改。”考核人员说。
随后,考核人员来到位于中心区的垃圾中转站。几位环卫工人踩着垃圾车进入中转站,将满满一车垃圾倒入垃圾压缩车厢内。虽然现场散发着难以消除的臭味,但整个中转站并没有出现垃圾遍地的现象,整体比较干净。
据了解,目前塘下镇有垃圾中转站10个,村级垃圾坞26个,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完善。
[点评]
胡钱宾:以前塘下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过这几年的整治,已改善了不少。我们刚开始考核时,经常看到路边堆着一堆堆垃圾,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再加上道路的绿化率增加,环境变美了很多。
陈国银(新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容村貌是体现村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环境也要随之提高,不能走以前破坏环境的老路。去年,为了改善环境,我们村投入资金购置环卫设施、聘请专业保洁员等,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驻塘下的记者,我在这两年时间里,见证了塘下一点一滴的变化。
作为我市工业重镇,塘下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为此欠下了巨额的环境债。在去年“五水共治”期间,我看到很多河道河水干涸露出淤泥、河边垃圾遍布,发黑发臭情况严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于塘下和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交界处的里中垟河,河中长满了杂草。
“塘下环境的历史旧账实在太多了!”记者曾多次听到主管环卫、拆违等工作的副镇长戴美东如此感慨。但不管旧账有多少,塘下镇没有回避,而是努力偿还环境债——完成垃圾河、“黑臭河”整治,推动截污纳管工程,大力拆除违章……塘下的环境一点点在变好,河道发黑发臭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民间的环保力量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塘下环保协会的成立,带动了一大批市民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促进了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塘下的天还要更蓝,水还要更绿,路还要更净,这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