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昨天,市民胡先生将100万存款借给一家不锈钢企业,并通过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登记备案。据了解,目前温州大量的民间资本逐渐回归实体经济。
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1日,通过各地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备案登记的25177笔民间借贷,总金额已达326.5亿元。其中,有1900笔是自然人借贷给企业的,借款金额达67.8亿元。
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已设立7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和5个民间借贷备案点,各地的民间借贷均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备案。
该中心总经理徐智潜说,一开始到该中心登记备案的民间借贷并不多。2014年《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后,进行公开备案的民间借贷出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4年通过各级备案的民间借贷达90多亿元,而2015年更是增加到170多亿元。
除了大量民资通过借贷方式进入实体企业,还有部分民资借道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投向实体经济。市金融办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今年3月末,我市10家资本管理公司已有近60亿元资金投向近1300个项目,其中投资股权项目25个、固定收益类项目594个及600多个短期财务投资项目。由于企业对民间资本的需求量较大,华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鹿城莱恩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中安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还进行了定向集合资金的募集,所募资金均投向企业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生产性改造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民资回归实体企业,让中小企业感受的暖意是非常明显的。2013年,浙江爱居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一度被行业不景气所拖累陷入困境,幸好通过“阳光”民间借贷的低成本融资,迅速走出困境,并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2014年,该公司销售额近亿元,比2013年翻了两番。
温大商学院教授张一力认为,民资“恋上”实体经济,不仅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回归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量中小企业的本位,而且也让庞大的民间资本找到了投资出口。
企业爱上“阳光”民间资本融资
近日,新媒体平台《今日头条》公布了其4.7亿用户在过去一年关注的温州相关数据,在最受关注的20个关键词中,民营经济、金改和民间资本,分别以850余万次、833万余次和510万余次的阅读量,位列第9位、10位和13位。
经过几年金改的洗礼,活跃的温州民间资本也已发生改变,更阳光、更规范地与民营企业“相亲相恋”,进而投身于实体经济。
相关条例出台后,公开备案的民间借贷猛增
侯先生曾参与炒房、炒矿。因为曾通过炒房累积了不少财富,于是在炒矿时,他大着胆子从亲友处拆借了部分资金,但却没赚到钱。那场始于2011年的民间借贷风波又让他损失了一笔,这让他的财富几乎回到了炒房前的水平。
侯先生表示,那以后,他就把手头的资金存在银行吃起利息,不敢高息出借。那段时间里,像侯先生这样有钱而不敢出借的温州人并不在少数。
相关研究部门测算,温州的民间资本最多时达6000亿元左右。早年这些民资大量进入房地、矿业等领域。
借着金改的东风,温州民间资本借贷走上了阳光化与规范化之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也诞生,并被各县(市、区)迅速复制。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介绍,一开始,到该中心登记备案的民间借贷不多。到中心成立的第二年,备案资金总额也仅有20多亿元,且多为小额借贷。
2014年《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后,公开备案的民间借贷猛增。我市金融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1日,进行备案的民间借贷总金额已达到326.5亿元。
民间资本纷纷流入生产型企业
从借贷双方备案的资料看,这些“阳光”的民间借贷大都也流向企业。据统计,借款人来自农林牧渔行业的共有4290笔,共31.6亿元;借款人来自制造业的有5856笔,共32.7亿元;借款人来自建筑业的有321笔,共8亿元;借款人来自批发零售业的有721笔,共6.1亿元。
市金融办相关人士坦言,在一些备案的自然人之间的借贷中,借款者实际上也是为名下的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借款。
企业也越来越喜欢接受“阳光”民间资本融资。
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从2010年就开始涉足民间借贷撮合业务,事务所主任颜贻潘称,该所撮合的民间借贷借款方多为中小企业或企业主,他们虽有抵押物,但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要求。这类民间借贷月息最高曾达2.18分,而目前大多已降至1.5分以内。
民间借贷利率的走低,也使企业更愿意接受这一融资渠道。浙江爱居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崇光表示,该公司民间融资月利率在1.1分左右,虽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但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这种融资方式很便捷,因此公司融资中有近1/3仍来自民间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