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泰顺161人的穷困小山村 出了5名校长和12名教师

核心提示: 昨天是教师节,朋友圈被感谢师恩的内容刷屏。一名读者打电话给热线,他说,教师节的新闻大多讲的是城里的老师,可一些坚守在山区学校的老师...


昨天是教师节,朋友圈被“感谢师恩”的内容刷屏。一名读者打电话给热线,他说,教师节的新闻大多讲的是城里的老师,可一些坚守在山区学校的老师,被报道的却不多。他推荐了泰顺的一个小山村,它的名字叫“柘面”。

  这个偏远的村落,走了一条不凡的教育之路,全村161名村民中,有31人参加工作,这些人里有5名校长和12名老师。

  三代人都当老师父子都是校长

  柘面村是个畲族自然村,它位于泰顺县仕阳镇龟垟村。

  这个村子跟山区常见的小村落区别不大,日渐稀少的人口和爬满岁月痕迹的老屋。可是,它却将尊师重道一词,体现得淋漓尽致。

  龟垟村支部书记董谨美一提起这个自然村,也是赞不绝口,他向记者推荐了一名倍受尊敬的老校长。

  老校长叫雷建阳,2012年退休,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小学校长,他告诉我,老师这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不仅受人尊敬、工作稳定,而且这行的人都更加遵纪守法。”谈起父亲的教诲,雷建阳很高兴,他说,自己的儿子也走上老师这条路,已经干了20多年,现在罗阳二中当办公室主任。

  三代人都当老师,全村并不多见,村民都在议论,老雷家迟早再出一个校长,到时候就是三代校长,更是一段佳话。

  雷建阳算了笔账,由于崇尚教育,贫穷的柘面村受教育程度却不低,多年累积下不小的教育优势,全村只有161人,正式参加工作的有31人,这31人中,有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医生的14个,剩下17个都是老师(雷建阳的父亲已去世,未算在内)。

  这17名老师都是村里人的骄傲,他们互相支持,也互相“竞争”,有5人当过校长,国家、省、市级教育系统的先进称号对这支教育队伍来说,已不算稀奇。

  雷建阳说,改革开放前,村里的生活很苦,有一位前辈穿的单衣打了不知多少补丁,去世后大家一称单衣,竟有十几斤重,前辈实在没钱换新衣服。至于吃的,更是少得可怜,连泡开水吃的地瓜丝都不够吃。

  再穷不能穷教育村民坚信读书改变命运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柘面村的村民们依然抱着“读书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朴素思想,拼命送孩子去上学,虽然那个时代,这两句标语还未流传开来。

  “除了穷,把读书当条出路外。我们村老师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泰顺山区本来老师就很缺,找老师的工作相对容易。”雷建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泰顺当起了小学的数学老师,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工作很努力,先后去了章成、洋溪等偏远山区筹建两所小学,几年后开始了30多年的校长生涯。

  他对教师的工作非常热爱,他说,自己也希望读小学的孙女将来能当老师,好继承“祖业”,当然,这也得尊重孙女的意愿。

  泰顺县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钟金芳也是柘面村人。他说,“教师村”的传统,跟雷建阳的父亲有不小的关系,几十年前,就是村里这几位老教师的坚持和呼吁,把读书育人的理念种进了村民的心里,“村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学,肯定也不希望自家孩子落后”。

  “这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我当年读的是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都是高中里的佼佼者。”钟金芳说,看到村里好几个人能考上师范学校,村民们更加相信这是条好出路,“我们这些老师,也算是榜样了”。

  整个柘面村,共有8人考上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

  一家6口都是老师村民以当老师为荣

  考师范当老师的氛围形成后,村民们以当老师为荣,遇到什么大事,都喜欢请几位老师帮忙拿主意,遇到外出从教的人家,村民也会自发地去帮忙干些农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经商浪潮席卷温州,偏远的柘面村也受到了波及,可多数青年们依然以读书为主。时至今日,柘面村虽然没出什么大老板,但一连出了好几位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文脉”一直延续。

  “我之前当过泰顺四中和罗阳二中的校长,算起来,我是柘面村出的第四位校长。”钟金芳说。

  他还给记者介绍了年近8旬雷声泰老先生,这位老人家当了40多年的老师,是村里年纪最大的退休老师,在教育事业上建树颇丰。

  老先生桃李满天下,除了山区的学生,他也没忽略对子女的培养,受他影响,五名子女都干起了教育工作。雷声泰老先生一家也成了大名鼎鼎的“教师之家”。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钟金芳说,他打算将来写一篇长文,专门讲述柘面村的故事。

资讯标签: 泰顺 山村 校长

关注我们

塘下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塘下网官方微信

塘下网联系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联系塘下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