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之下,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却暗示说,英国不会迫于来自欧盟的压力迅速启动脱欧谈判。他表示,选择权在英国,而在选出新首相之前,任何谈判都不会启动。
25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外长联合逼催英国脱欧
欧盟六国喊话英国:尽快启动脱欧程序
25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外长在柏林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英国尽早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规定的脱欧程序。
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表示,英国应当尽快进入脱欧程序,不要让“形势动荡不定”。卢森堡外长说,“我希望不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法国外长艾罗强调,他已经与英国外务大臣通过话,不同意英方以国内政治为理由拖延程序,拖延脱欧程序可能导致民粹主义抬头。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欧盟领袖25日敦促英国政府立刻启动脱欧程序谈判。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警告,英国不要期待脱欧是一场和和气气的分手,他称,这从来就不是浓情蜜爱的事。容克指出,既然已公投通过脱欧,英国想等到10月再来谈判退盟根本没意思,要谈马上就开始。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已任命比利时外交官希乌斯协调这场史无前例的退盟谈判。尽管法律方面的细节谈判由行政机构欧盟委员会负责,但作为欧盟成员国首脑会议的主席,图斯克的任务是居间斡旋政治条约,引导谈判程序以达致最后协议。希乌斯曾担任图斯克前任范龙佩的办公室主任。
欧洲政要里面,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语调最缓和。她25日表示,没必要匆匆忙忙现在就谈,要谈就得好好谈,更何况“英国依然是我们的重要伙伴”。
默克尔还表示,欧盟在谈判和协商的过程中“无需采取情绪化的方式”。在与英国的谈判中,欧盟也不会重点考虑如何制止其他国家离开欧盟的问题。
27日,应德国总理默克尔之邀,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欧盟领导人将在柏林开会,商讨英国脱欧问题及协调立场。美国国务卿克里也临时改变行程,27日将赴布鲁塞尔与伦敦,协调美国与欧盟、英国的关系。
英外交大臣:新首相产生前不会启动脱欧谈判
压力之下,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则暗示说,英国不会迫于来自欧盟的压力迅速启动脱欧谈判。
哈蒙德说,“目前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他表示,正式通告并启动脱欧程序的时机选择权在英国。在英国选出新首相取代现任首相卡梅伦之前,任何谈判都不会启动。
哈蒙德
史无前例的英国新首相出场方式
重点是选出英国新首相,但群龙无首的执政党方面依然毫无进展。
力挺脱欧的鲍里斯·约翰逊在公投结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英国无需立即开启脱离欧盟的进程,“没有必要太匆忙”。他也是接任卡梅伦的热门人选。
此外,英国政府中参与竞争卡梅伦继任者的潜在人选不少,包括司法大臣戈夫、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和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等人。
目前,首相仍然是卡梅伦,他将于10月辞职。而寻找他的继任者的程序,也将是史上第一次,英国首相既不由普选,也不由下议院选举产生,而是由保守党党内选举产生。
选举将分两个步骤:首先,保守党下议院选出两个候选人;其次,保守党成员将由一人一票的方式选举出卡梅伦的继任者。该报道指出,这意味着,此次首相选举权集中在不足15万人手中,仅占英国人口的0.2%。
英国首相热门候选人: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 特蕾莎·梅(Theresa May),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贾维德(Sajid Javid)
英国工党影子内阁出现辞职潮 党首依然拒绝辞职
英国政治动荡仍余波不断。受脱欧影响,工党影子内阁出现辞职潮,欲逼迫领袖科尔宾辞职。
据英媒27日消息,已有11位英国工党影子内阁成员提出辞职,辞职者包括影子内阁的卫生大臣、苏格兰大臣、交通大臣、教育大臣等,最新一位是下议院领袖克里斯·布莱恩特(Chris Bryant)。
BBC称,这些人希望以此迫使工党领袖科尔宾下台。
陷入党内信任危机的科尔宾已发表声明,对影子内阁出现的大规模辞职表示遗憾,并表示将在24小时内重组影子内阁。
但他依然却拒绝辞职。他的发言人称,“科尔宾是工党自己选出的领袖”。
除了这11名辞职的影子内阁成员外,科尔宾解除了影子外交大臣本恩(Hilary Benn)的职务。
工党党魁科尔宾(右)开除影子内阁外相本恩(左)
长期以来,科尔宾一直对欧盟持批评态度,被认作是多年以来最为“疑欧”的工党领导人。不过,23日英国举行的公投中,工党的立场是支持英国留在欧盟。
此前,主要反对党工党的两名议员说,他们已经发起针对科尔宾的不信任动议,原因是科尔宾没有成功说服工党票仓的选民投下“留欧”票。
英国近300万人要求重新公投 媒体:可能性为零
此前由英国公民发起的重新公投请求,仅仅两天,联署人数已经超过270万人。
请愿书内文是:“我们联署人吁请女王陛下政府执行一项规定,即欧盟去留公投的投票率如果在75%以下,同时支持脱欧的票数不及60%,应再次举行公投。”
这是一个新现象。首先这是在网上签名联署。英国法律规定10万民众联署才能推动议会作出接受讨论的条款时,但法律至此规定是书面联署,还没有网络联署现象。
早前英国官方说,国会网站上连署请愿的人数如果超过10万人,国会就必须考虑辩论。但也有法律人士指出,英国政府没有法律义务正式“执行”请愿的要求。
其次,这一联署行动是在刚刚举行了公民表决投票之后就发起。所要表决的仍然是刚刚投票作出决定的议题。而上周的公投由全国选举委员会确定,具有正式选举结果的法律效力。
英国媒体普遍认为,即使有超过300万人联署,而且今后数日这个数字还会有新高,英国几乎百分之百没有可能再次举行公投。
关键在于,公投确实暴露出英国存在的深深分歧与分裂。上周公投结果有51.9%的选民赞成脱离欧盟,万一真的再次公投,而结果翻转,那么,坚持脱离欧盟的选民会不会也联署要求再再次公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