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D闪电5公里密度图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24日(颜色越深代表该区域闪电越频繁)
工作人员在对设在平阳县气象局的闪电定位仪进行巡检。受访者供图
温州网讯 雷电打在哪儿,气象专家坐在电脑前就能第一时间知晓。温州市闪电监测信息业务一体化平台近日通过验收,该平台实现了闪电、大气电场、雷达等多种数据进行叠加和区域密度图查询分析,甚至可一键式自动生成雷电监测公报,成为全省第一个以乡镇为最小网格,集监测、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雷电灾害实时服务平台。数据还显示,温州中北部是雷电频发区,雷电多出现在夏季午后时段。
雷公电母举动尽显屏幕
温州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温州市防雷中心)高级工程师林念萍通过电脑,打开闪电监测信息业务一体化平台。他打开历史记录,一个个“+”“-”符号密密麻麻地显示在屏幕上。
“因为实现了对雷电的实时监测,就第一时间知道了雷电发生地点,我们就可以通知相应的乡镇及时赶到可能发生雷灾的地方,投入抢险救灾。”这些加减符号显示的就是闪电出现的具体位置,可精确至乡镇。这些记录点不仅包括经纬度坐标,还显示当次闪电的强度。
而要记录到这些内容,靠的就是目前安装在全省各地参与组网的11台闪电定位仪。通过数据共享之后,就能将监测范围覆盖温州全境,甚至福建北部等周边地区。温州境内唯一的一台闪电定位仪,就安装在平阳县气象局。另外我市境内还安装了23台大气电场仪,几乎覆盖了温州全境。
林念萍说,下一步,他们打算将闪电监测信息业务一体化平台植入手机移动端,争取让普通市民也能第一时间浏览平台信息,掌握雷电监测情况,合理避灾。
闪电监测平台功能很强大
除了实现实时监测,闪电监测信息业务一体化平台还能实现实时分析和预判,特别是能有效识别油库、高压走廊、风力发电站等重大重点项目闪电风险,为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提供决策参考。
假设电力部门试图在某一区域布设输变电设备,那么就可以先通过平台调取历史数据,看电力设施布设是否处于闪电高发区域,或者是否需要增加其他的防雷电措施,以保护电力设施。
利用该平台,气象预报员就可以通过雷达回波移动情况进行分析预判,如果必要的话,会发出相应的雷电预警信号。
有了闪电定位系统,再加上大气电场仪(大气电场仪可以实时监测地面大气电场及其变化),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雷电预警监测网络,再辅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支撑气象预报精细化模式运算,这些硬件设备都将为市民提供更精准的雷电气象服务。
夏季午后最易出现雷电
那么从2007年至今的近十年时间里,温州哪些地方最易发生雷电?答案是温州中北部。
林念萍调取了2007年至今的“温州市闪电5公里密度图”。该图以5公里×5公里为最小网格,用不同的颜色深度显示闪电发生的频次。
数据显示,鹿城区的中西部、瓯海区中部、瑞安市中部,以及永嘉县中北部,还有乐清市北部,是近十年来发生雷电频次最多的区域,局部地区发生的次数在1800次以上,即最多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次闪电。
“不过闪电发生也具有不确定性,十年的规律不代表这些地方每年都是闪电易发区。”林念萍说,以2015年为例,全年闪电最易出现的地区集中在我市中部的平阳和瑞安,以及东南部的苍南。而在2014年,闪电最集中地区则是乐清和瑞安。
闪电集中出现地以山区相对居多。从时间上看,每年的夏季午后是雷电最易出现的时间段。林念萍解释,夏季是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季节,而闪电打雷是强对流天气最突出的表现。不稳定的暖湿气流进入山区,受地形作用的抬升,更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因此,山区自然就成了雷公电母的钟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