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塘下 > 正文

塘下镇东洲村:村里刘姓村民是刘基后代

核心提示:   东洲村的建村历史并不长,1987年,原来的鲍六村分成了4个村,其中一个就是东洲村。分出来的东洲村位于塘梅公路沿线、鲍六沥河畔,地理

  东洲村的建村历史并不长,1987年,原来的鲍六村分成了4个村,其中一个就是东洲村。分出来的东洲村位于塘梅公路沿线、鲍六沥河畔,地理位置优越。村里产业以五金和汽摩配为主,有个体户与企业共113家。全村常住户数290户,常住人口1300人,村民以刘姓和钟姓为主,刘姓村民的祖先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村里有一个刘基庙,它也是刘姓村民的祠堂。

  从原鲍六分出来的一个村

  讲到东洲,人们还是习惯称鲍六,坐公交车去东洲,跟售票员还是要说去鲍六,说去东洲他们可能一下子听不明白。

  据原鲍六村支书钟盈春回忆,原来的鲍六村是鲍田最大的一个村,有38个生产队,情况复杂,很难管理,加上村里人认为“兄弟大了就该分家”,鲍六就根据人口地段分成了东洲、高星、高营、上升4个村,东洲因为地处东边临海故取此名。现在塘梅线上没有鲍六的路牌,在鲍六地方的路牌上写的是东洲、高星、高营和上升4个村的村名。

  在东洲村内,鲍六沥横贯东西,沿河建有石栏,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呈现出水清岸绿的美景来。沿河居住的村民在岸边养花种草,生活悠闲。河畔有一个东洲公园,里面植被茂盛,有东洲亭及健身器材等供人休息和锻炼,村办公楼就建在公园旁边。

  旧村改造已启动

  相比其他三个村,东洲村的新房子要多一些,据东洲村委会主任刘时胜介绍,东洲村原来并没有这么多房子,是原鲍六村的村民慢慢迁移过来后才盖起来的,“所以东洲的房子看上去要新一点,其他3个村的房子要旧一点。”刘时胜说。

  因为地处塘梅公路沿线,上世纪九十年代塘梅公路的加宽建设也推动了东洲村一批新房的建造。据钟盈春回忆,当时东洲村段塘梅路西边每排拆了5间,东边每排拆了1间半,拆掉房子的村民都往东迁移,因此现在东洲村塘梅路以东的地段有很多新房。

  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进程,2015年东洲村启动了旧村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鲍六沥南岸,共21亩,投资1.5亿元,预计2019年完工,届时东洲村将迎来一个拥有218套住房的现代化小区。

   刘基庙是刘姓村民的祠堂

 

  在东洲村东首,有一座刘基庙,这也是刘姓村民的祠堂,是刘姓村民于1997年建的,共四进,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刘姓村民认刘基为祖。刘基即刘伯温,文成南田人,明朝开国元勋,祠堂墙壁上的木雕记载的就是刘伯温的一些事迹,如“伯温出山”、“西征陈友谅”等。

  既然刘伯温是文成人,他的子孙是怎么来到鲍田的呢?这要从明朝的一场政变说起。

  明朝建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最终攻下帝都应天(南京),史称靖难之变。随后朱棣称帝,想要重用刘伯温次子刘璟,刘璟却坚持不接受官职,称“人臣事主,死而不二”,并言朱棣百年后也逃不掉一个“篡”字,朱棣大怒,将其入狱,刘璟在狱中自尽而死。

  刘璟自尽消息传来,刘家知道大事不好,于是四散逃难。刘璟的侄子刘虒带着全家避难到温州金堡,又让他次子刘沁躲藏到永强白水村。后来刘沁的大儿子刘式程又迁徙至鲍田,见土地肥沃,民风醇美,就定居下来。刘氏宗祠有一副楹联“靖难兵兴脱险隐身羁斯土,株连祸及图存逸民到吾乡”,讲的就是这段迁徙避难的历史。

  鲍田刘氏繁衍至今已二十六世,在此地居住五百多年,已繁衍2000多人,著名画家刘旦宅亦是出自鲍田刘姓宗族。

资讯标签: 塘下镇 东洲 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