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塘下 > 正文

塘下镇鲍三村:鲍田交易量最大的农贸市场即将改造

核心提示: 塘下轮船河以南,鲍田小河以北,坐落着一个村庄——鲍三村。全村面积约90万平方米,人口4000多人,拥有塘下鲍田交易量最大的农贸市场,曾经走出戴树棠、叶良等革命烈士。

 

鲍三村一角

鲍三古宅遗址

  塘下轮船河以南,鲍田小河以北,坐落着一个村庄——鲍三村。全村面积约90万平方米,人口4000多人,拥有塘下鲍田交易量最大的农贸市场,曾经走出戴树棠、叶良等革命烈士。日前,记者来到鲍三村,听村民讲述村子的过去和未来。

  制糖是村民甜蜜的回忆

  据介绍,戴姓人口在村里占比最大,约占全村人口的80%。戴氏先祖分别于公元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1169年(南宋乾道五年)从福建赤岸(今属宁德市霞浦县)迁至现在的塘下镇鲍三村,开垦荒地,从事渔业。

    制糖一度是鲍三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一些老人介绍,从明朝时村里就兴起甘蔗种植、制糖。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左右是甘蔗种植季,收获的时节,村民纷纷将甘蔗熬制成红糖。

    村民黄金娒老人告诉记者,在机械化生产推广之前,村民采用传统土办法——石磙榨蔗,牛拉着石磙滚动,甘蔗被榨成汁水,然后熬制成红糖。红糖除了自家食用,还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品。

    20世纪60年代,石磙榨蔗的传统方法被机械化榨蔗取代,榨蔗效率大大提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制糖业才逐渐淡出村民的生活。

    除了制糖,种植棉花、纺纱、制作麻衣、刺绣等都曾是鲍三村民的副业。

    走出多名革命烈士

    塘下是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戴树棠、叶良、戴岩兴等人就是从鲍三村走出去,投身到革命大潮中。

    戴树棠又名戴荫良、戴萱,1915年在杭州法政专科学校求学,在进步教师于树德的教育下,逐渐接受新思想。1922年至1924年,他参与创办多个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4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1925年初,戴树棠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温州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5月,他到北京参加由李大钊主办的干部培训班训练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并于秋季回到温州,积极改组永嘉县党部。1938年,他在瑞安盐民反盐霸斗争中被捕,备受各种酷刑,出狱后于1945年逝世。

    叶良出生于1914年,19岁中学毕业后从事地下活动。1937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来被共产党员营救,经郑贤塘等介绍去陕西与共产党组织联系,在路上不幸牺牲。

    “十八弯”路旁曾建有戴氏财主大宅

    村民戴学虎老人介绍,以前村里有一条名叫“十八弯”的道路,连接鲍一村至鲍四村,是当时四个村村民出入的主要道路。“十八弯”路长约1500米,宽约2米,中间由石板铺成,石板两侧铺满了石块。

    据悉,旧时民宅建设没有严苛的规划布局,“十八弯”路就蜿蜒在错落的民居之间,成为沿途村民出行的要道。随着村子的发展,“十八弯”路已经难觅昔日的繁华。如今,西大街、商业街、环镇北路、塘梅公路等道路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十八弯”路旁曾有一座戴氏财主大宅,十分豪华。新中国成立后,大宅成了村里办婚宴、开大会的场所。1994年前后,大宅被拆除。

    鲍田农贸市场即将改造提升

    1977年前后,当时鲍田公社片区唯一一家菜市场——鲍田农贸市场建成,如今成为鲍田交易量最大的农贸市场。

    据了解,鲍田农贸市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成时间久远,设施十分陈旧,亟须改造提升。

    “农贸市场里排水不畅,地面经常积水,摊位摆放不规范。而且电线老化,用电存在隐患。”鲍三村党支部书记戴协贵说,他们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全面改造升级农贸市场,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

    目前,鲍田农贸市场改造设计图纸已进入审核阶段,预计下个月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资讯标签: 塘下镇 三村 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