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塘下 瑞安 社会 华人 国际
财经 旅闻 食闻 国内 星闻

苍南马站镇后槽村小渔村转型 建度假村迎八方来客

2016-11-03  综合新闻 点击:

浏览大图

为修复振兴“浙南鱼仓”,我市上下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除了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保护海洋资源之外,还不断推进渔民转产转业,通过刚柔并济、疏堵结合,打开了人海和谐的新局面。

  背山依海游客纷至

  出海捕捞回归自然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不仅是诗人海子的梦想,如今也成了不少人的向往。苍南马站镇后槽村就依靠这样独特的资源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度假。近日,记者来到后槽村海螺度假村,体验这个从旧渔村变身的景区。

  早上9点多,记者来到后槽村的海滨浴场,海风徐徐,踩过细软的沙子,直奔大海。离海边越近,沙子会变得越硬,这些硬沙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纹路。据当地村民介绍,只要一退潮,沙子纹路便会显现,这是后槽村独有的景观。

  走进海边,远处浪花拍岸而来,在沙滩与浪花之间,能看到六位蹲坐着的村民,他们将沙子划成椭圆状,不断地捧起,松开,将藏在沙中的蛤蜊挖出放在网兜里。

  正在作业的兰阿姨介绍,每天退潮时,她们村的妇女就会坐在沙滩上挖蛤蜊,村里有专人收购,一天能赚一百来元。“周末的时候有很多游客来挖,挖好了可以在农家乐加工,炒起来或者做汤都格外美味。”兰阿姨说。

  据悉,自去年7月度假村营业以来客源就不断,周末时最多会有700多人,节假日时甚至吸引到1000人左右。每周8个小木屋23个房间全部爆满,客人们通常需要提早10天预订,有时候要提早半个月以上。

  同样是海边,后槽村为何能周周爆满?来过后槽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海边最美的无非是早起看日出,晚间听风浪,不论是观海、踏浪,相比那些被人“踏烂”的海边,后槽村显得格外“清秀”,不仅保留了最天然的旅游资源,村民也格外淳朴。来这里,不仅能跟当地渔民学织网,看穿绳打结,还能体验一把出海捕捞的快感,而捕捞到的海鲜就地做成菜品,十分鲜美。大海、劳作、美食,可以真正体验一把渔家生活。“来这里度假,有种远离尘嚣的感觉,全身心回归到大自然中。”

  渔业整治倒逼转业

  村民共谋规划旅游

  而在一年以前,后槽村只是座普通的小渔村,在经历了“一打三整治”的倒逼后,它被改造成了独具特色的海螺度假村,一年就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000元,激励着渔民们收网上岸共同转型发展渔业旅游。

  后槽村村支书黄大宏告诉记者,渔村“改造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4月的一个周末。那天他参加了苍南县“一打三整治”攻坚会议,得到了“三无船舶”将被拆解的消息。后槽村村民是几百年前从福建泉州过来的渔民,好几代都靠捕鱼为生,不仅对渔船感情深,而且全村65%以上的收入是依靠渔业生产。换言之,没有渔船就无法生存。

  连续三天,后槽村村民共谋出路,最后拍板决定打造后槽特色的度假村。后槽与渔寮相似,背山依海,沙滩资源丰富,而且已经有一定的客源,周末村里唯一的农家乐生意也很火爆。这一想法得到了镇、县相关部门的支持。苍南县海洋与渔业部门更为后槽村合理开发沙滩资源提出了不少专业性建议,给村里的旅游蓝图指明了道路。

  渔民拆船入股创业

  村级收入翻了十倍

  村里要建度假村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村民兰上银告诉记者,他原先在福建石狮卖鞋子,外面生意一年比一年难,所以一听到家乡要发展旅游就回乡创业。

  而他的父亲是个地道的渔民,对于拆解渔船的事很不理解,他回乡后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主动拆解船只,并将拆船补贴、“一打三整治”的政策补助,转产转业补贴等补助款都投资到度假村中。如今,兰上银在村里做度假村的管理工作,每个月工资四五千元,不仅比在外乡打工轻松,工资待遇也不差。

  据悉,海螺度假村总投资1300万元,60%以上村民进行入股。记者了解到,除兰上银的父亲之外,还有二十多名村民将主动弃船之后获得的转产转业补贴全部入股度假村。

  记者了解到,在度假村营业之前,后槽村的村集体收入只依靠土地资金维持,每年约为2.5万元。而海螺度假期营业后,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4万元,相比以往,翻了10倍。另外,村民年收入只有7600元提高至9600元。虽然今年的营业时间为5月~10月,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27.2万元。

虽然客源滚滚,但房间有限,

(1/2)上一页 下一页| 剩余全文
相关报道